11月11日,由广州市社科联、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主办,《城市观察》杂志社、广州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承办的第九届“城市观察”圆桌会议在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举行。本次会议是第八届广州学术季中“迈向国际大都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系列学术活动之一,主题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来自北京、广东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学者、企业界人士100余人出席会议。
骆少明校长在致辞中表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也要求在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方面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因此,在新时代、新定位、新格局下,探索如何依托粤港、粤澳及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作机制,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在知识产权保护、专业人才培养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对于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这次学术论坛,通过成果分享和经验交流,能够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事业的协调创新与发展。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特聘院士、广东省知识产权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沈昌祥,广东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主任、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调研组组长郭俊,中国专利技术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彭茂祥,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互联网法律中心主任张平,广州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一级调研员陈兴益,中山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广东省科技情报学会副理事长罗春荣,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广东省知识产权大数据重点实验室主任戴青云分别作了主题发言。与会人士针对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建设中的区域协同、城市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以及湾区创新型城市发展方向和区域竞争力等重大问题进行交流和研讨,为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从更高起点谋划区域创新与合作积极建言献策。
沈院士通过几个案例阐述了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介绍了国家出台的《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建设高可信网络体系的举措,并提出今后的工作重点:一要坚持核心技术专利化、标准化、市场化,提升知识产权的价值。二要依法保护知识产权,严格执行专利法,加强保护力度。三要加强支持与奖励国际专利的力度。四要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建设好知识产权的安全可信数据工程。
杀病毒、防火墙、入侵检测是传统的“老三样”,难以应对人为攻击,且容易被攻击者利用,找漏洞、打补丁的传统思路不利于网络整体安全,我们要构建主动免疫的计算架构。
郭俊主任介绍了开展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调研工作的情况,调研组通过在大湾区9市深度调研,得出了以下结论: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多措并举,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成效明显,知识产权合作交流逐步深化。然而也存在知识产权保护效果尚不尽人意、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效益不高、大湾区知识产权共商共建共享机制有待健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能力水平对标国际湾区有差距、全社会尊重知识产权价值的意识有待提升等问题。
他表示,调研组提出了五个方面的16条对策措施建议: 一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为优化大湾区知识产权创新发展环境奠定体制机制先发优势。二是强化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为优化大湾区知识产权创新发展环境打通关键环节。三是建立健全三地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合作体系,为优化大湾区创新发展环境搭建合作平台。四是构建全球领先的知识产权服务链,为优化大湾区创新发展环境提供有力支撑。五是引导全社会尊重知识产权价值,为优化大湾区创新发展环境创造良好氛围。
我们要加快建设面向区域特色产业的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和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载体,并扩大其辐射范围至整个大湾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发展。
彭茂祥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点专项“知识产权信息共享与运营服务应用示范”项目的总负责人和首席科学家,他从全球创新发展态势、知识产权与创新发展、知识产权体系运行工程化、知识产权证券化、知识产权环境生态化等方面展开阐述。他建议研究制定实施“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工程”,加强对一般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支持,加强对大湾区大企业特别是领导市场与创新的巨型公司知识产权战略方向的专业引导和服务支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创新生态和创新温床。
知识产权贯穿创新的各个方面,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知识产权在创新发展中的宏观作用有“五力”,即创新内驱力、创新支撑力、创新牵引力、创新杠杆力、创新外推力,政府和市场“两只手”都要善用知识产权在创新发展中的“五力”。
张平主任是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秘书长,参加过重大知识产权疑难案件的审理。她指出,与世界其他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存在几大差距,一是没有世界知名的品牌,企业的商标和专利意识不足。二是专利拥有量虽然是全球领先,但高品质、核心的专利比较少。三是缺少无可替代的软件核心技术,新技术的创造力仍非常弱。四是缺少强有力的文化价值观输出。她认为大湾区各市知识产权发展不平衡,整体实力有待提高,需要提升各市的协同能力,要培育驰名世界的龙头商标企业,同时要合理应对专利的诉讼,要建立适合于粤港澳大湾区不同城市发展水平的知识产权发展战略。
知识产权强国不等于有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应该是适度的。我们也要提出知识产权保护不忘初心,专利是拿来使用而不是拿来炒作的。
陈兴益调研员从三个方面展开主题阐述,一是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知识产权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二是广州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实践,三是对深入推进运营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他指出,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一直积极探索实践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全面开展为广州加速推进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今后广州在推进运营服务体系方面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体相统一。二是加强专业运营平台建设,以城市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为重点,分产业建立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的全产业链的运营平台。三是积极开展交流合作。
下一步广州将选取10个重点产业进行探索,以政府资金引导,行业龙头企业牵引,高校、研究院校共同建设,探索建立科学的高价值专利培育和运营体系。
罗春荣副馆长阐述了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背景、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思考。她认为,广东非常重视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全省有11所高校建立了校级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但是建设过程中仍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建设有待加强,二是队伍建设和人才需求紧迫,三是高校的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需要改革,与社会服务机构相比缺少优势。总体来说要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的广度、深度和精准度。
我们要强化重大专项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同时要加强对公众的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教育,包括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
最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广东省知识产权大数据重点实验室主任戴青云教授作为东道主,在总结发言中介绍了广东省知识产权大数据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在省专利保护中心支持下,实验室网站已拥有七个类别、超过1万张的知识产权大数据图片,可以提供开放性查询,市民通过“云图搜“的小程序,手机拍摄图像就可以进行产品和专利库的数据检索。
来源:城市观察杂志公众号
知识产权导航网www.zscqdh.com